ka

最近在看《绍宋》,越看越扯淡

12次阅读

症结就是金国的经济问题。
这书前面300章宋国刚经历靖康破国,元气大伤,整体显得有点贫弱也没什么。
结果后面为了养24W兵,把大宋榨干了才勉强够。
然而对面金国呢,常驻20W骑兵,其中12W女真本族骑兵按照战争描写都是披甲的,剩下几万其他民族和汉兵稍微拉跨一点但是可都是骑兵,还有哈尔滨那边几万兵,有一章里面估算大概不下25W兵。
那他们吃啥?书里的燕京还有沙尘暴,可见北方草原破坏严重。
金银铜可以说是靖康时候抢过去很多,加上灭了辽国得了很多,但是金国去哪儿买吃的呢?
书里东西蒙古两国这时候加一起才几万兵,西辽能打仗的只有3W。
你要说金国资源够吃够用,那也行,但是反过来说宋国这边经济发达十倍不止,怎么养兵却反而困难?
书没看过,不过我猜测是不是可以用兵制不同来解释,比如宋是募兵制所以这些兵不打仗也得养着。
少数民族多是一种部落兵制,战时招来战后遣散。
游牧民族全民皆兵,而且当时金国处于侵略扩张阶段只有一直赢,那就不会缺钱
发达不一定国家有钱 收不上税一样穷 比如钱在少数人手里 特别是古代
这本书确实有些扯淡,,,,难看
你的意思是金国都打到淮河了,吃不起饭了?还需要买?金人搜山检海,粮食他们是通通烧掉了是吧
不是你为什么觉得金没有钱?
这些都不是问题,离谱的是仅凭皇帝个人的意志扭转了全国人的意识形态。而且仅用了几年。别说古代了,同样是百年屈辱,就是近代我党都用了几十年。
欧陆风云玩过游牧的都知道,收入赤字不要紧,只要提款机还活着就行
没看明白吗,金一开始是万户制,你可以把他的二十万军队看成二十个部落,每个部落军政一体,部落所占据的地盘就是他的猎场,上面的居民要么是战士,要么是奴隶,要么是猎物。这种军奴制可以迅速榨出战争潜力,但对地方生产力破坏极大,无法长久,所以后期才会搞大清洗,收权,编练新军。
在那个时代,河北地区很富有的,也不像明朝那么多天灾,粮食很丰富的,至于兵种,游牧民族,全民皆兵,宋朝这边反而要募兵,一个自己解决吃喝,一个是朝廷供养
金国把整个开封都打包了有钱不是很正常,而且人还可以沿路抢老百姓。
但凡看一下史书就知道了,怎么还问。还质疑全民皆兵?
金之初年,诸部之民无它徭役,壮者皆兵,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,有警则下令部内,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,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。其部长曰孛堇,行兵则称曰猛安、谋克,从其多寡以为号,猛安者千夫长也,谋克者百夫长也。谋克之副曰蒲里衍,士卒之副从曰阿里喜。部卒之数,初无定制。至太祖即位之二年,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,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,谋克十为猛安。继而诸部来降,率用猛安、谋克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。出河之战兵始满万,而辽莫敌矣!及来流、鸭水、铁骊、鳖古之民皆附,东京既平,山西继定,内收辽、汉之降卒,外籍部族之健士。尝用辽人讹里野以北部百三十户为一谋克,汉人王六儿以诸州汉人六十五户为一谋克,王伯龙及高从祐等并领所部为一猛安。至天会二年,平州既平,宗望恐风俗揉杂,民情弗便,乃罢是制。诸部降人但置长吏,以下从汉官之号。四年,伐宋之役,调燕山、云中、中京、上京、东京、辽东、平州、辽西、长春八路民兵,隶诸万户,其间万户亦有专统汉军者。熙宗皇统五年,又罢辽东汉人、渤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,浸移兵柄于其国人,乃分猛安谋克为上中下三等,宗室为上,余次之。至海陵庶人天德二年,省并中京、东京、临潢、咸平、泰州等路节镇及猛安谋克,削上中下之名,但称为“诸猛安谋克,”循旧制间年一征发,以补老疾死亡之数。
我觉得还不错。。。

正文完
 0
ka

在线工具箱